2)第九百一十二章 利益_异界之游戏江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资差距。

  “卿之功绩,大功于国焉。孤王甚慰!”

  “只是国之重器,不可轻显人眼,工道勋绩,暂时……还要不闻于人世耳目。”

  “臣岂敢有贪念。有王上心属,足矣。”

  将作大匠说的不是假话、虚话。齐国权力一切操握在祝彪的手中,简在帝心,对臣子言还有什么比之更好更棒的呢?

  功劳不能摆在明面上。可只要祝彪看在眼里,还愁不会有补偿吗?

  时间进入到祝氏立国的第五年,五十七万担的生铁产量,二十万担熟铁,五万担精铁的产出,重新支撑起大齐屹立不倒的脊梁。虽然处在农业社会框架之中的世界,钢铁并不是衡量国力的主要支柱。但绝对是构成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点战争期间尤为突出。

  大量的铁料也意味着农具工具和兵甲武备的精良,向北开边,大片的耕地熟田纳入齐国的国界。祝彪大力推行马耕之下,齐国的粮食产量节节高升,比钢铁产量更早的超越了原先岁入,给元气大伤的齐国注入了一道汩汩喷涌的血泉!

  也是自元武十七年起,每年大量的铁料自齐地开始向中原内陆流淌而去。当然,齐国的交易对象乃是唐王,在战争彻底进入僵持和对拼消耗的时节中,这股力量于唐王阵营的帮助毫不逊色于祝彪的铁骑精兵。

  元武十八年开始,粮食也加入了齐地对唐的大宗贸易当中。

  粮铁的源源补入,给北疆军民注入了一股甘泉,自然的,海量的真金白银也同时从北疆反卷入了齐地,让大步前进的齐国国力和工商集团更见蓬勃!

  元武二十年,不仅齐地的兵甲铁器、粮秣布织,大股大股的流入北疆,便是东海之滨的海面上,齐地制造的民船、兵舰也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唐王的军民阵列中。

  五年的时间里,祝彪固然在恢复发展着齐国国力民力,但强盛无敌的大军铁骑也一直持之以恒的向着东方海滨挺进。这样做,一是封死鲁国日后的北向发展,而是谋求一个出海口。

  祝彪这是真正体会了一把前世俄国人谋求海路出口的急迫心情了,海洋的财富,海运与陆运的巨差,直让祝彪有种窒息感。

  还好,鲁国实力未复,王权臣权的交错,民间的苦穷潦倒,让鲁**民上下都根本无意北看一眼。在祝彪大军三年挺进两千余里,直接隔断了域外与鲁国边壤的时候,鲁王竟还派出大臣前来致谢。

  这或许是鲁王不得已而为之吧,是故来麻痹祝彪。如果是真心的,那鲁国真一点前途也没有了。被很打一顿,险些亡国,倾覆宗庙的鲁国王室,不再愿意再北看一眼,只能说被彻底打怕了!被完全打消了雄心壮志和意气。

  ……

  时间进入到这一年的六月。

  东海北区的一处不起眼的滨湾港口,一艘五桅海船缓缓靠向了青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