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0章 穷惯的好处_问鼎十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0章穷惯的好处

  “澶、滑堤狭,无以杀黄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之间。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与横垅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也!”

  罗幼度默念了一句。

  这句话说的是澶州、滑州是黄河中下游水流最湍急的地方,两岸堤坝抵挡不住黄河之水。

  当从黎阳引流,出滑州汶子山,过金堤,与横垅汇合,一并东去。

  文中金堤与横垅指的并不是关隘,而是大坝跟埽。

  金堤大坝位于阳谷县与范县交界之处,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黄河决口,治水专家王景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治河,指挥筑成了左堤和右堤,以防止黄河泛滥,被后人称为“金堤”。

  现在的金堤大坝指的是位于临黄的左堤,因为后周显德三年,黄河已经有北移的迹象。右堤当前只有防汛之功,并没有阻挡黄河的用处。

  对于治河,罗幼度最近临阵磨枪,狂补了一些知识。

  这几天又看了两百多份关于治水的考卷答案,也整理出了一些心得。

  华夏人一直都有与天斗的魄力,西汉贾谊在《奏治河三策》中就形成了一套关于治河的理论。

  东汉情况不一样,黄河经过百年的冲刷,已经成为地上河,疏通的难度很大,王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凿山阜高地,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设施,堵绝横向串沟,修筑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

  此举令得黄河安分了八百年,虽期间每一朝代无可避免地皆有险情,然都在人力可控之内,王景治理之后的黄河基本河道固定,不曾改道。

  直至今日……

  黄河再度不安分起来。

  历史上宋朝对于黄河的治理极其失败,他们在黄河改道之后,甚至为了达到军事目的,不惜违背规律,将改道的黄河,再次强行改道,将黄河视为阻挡契丹南下的防御工具。

  把关乎民生的母亲河已为军用,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导致黄河于北宋而言,就是为名副其实的害河。

  大多数的文章多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这个郭河却提出了一条可行之法。

  罗幼度不免讶异,赶忙找来地图,对着地图上的地名,一一对照,颇以为然。

  不过他并不清楚这方法是否可行,但相对于先前的两百多篇文章,郭河是少见地将具体实施方案写出来的。

  他耐着性子审阅郭河的其他答案,除了治水,其他答案平平无奇,经史文章也是中规中矩。

  “啊……”

  打了一个哈欠,罗幼度继续看余下的考卷。

  他以治河为主,剩余的数十篇熬了半个通宵,逐一批阅。

  绝大多数的考生对于治理黄河的答案多是以自身博学为基础,根据自己饱读书籍,依照历史上的治河经验,论述自己的看法。

  这也理所当然,大多考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