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四节 观音得道_洪荒玄松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说那地界项羽(刑天)刘邦(玉帝)之争,大巫刑天在面见后羿后,终于还是下定决心,率领八百巫族战士返回北俱芦洲阻巫殿。

  刘邦正式完成地界人族一统,改国号为汉,立吕稚(王母)为后,萧何(文曲星君)为丞相,开始了大汉王朝的传承。

  玉帝原本要争得地界千年气运,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李松和女娲圣人在最后关键时刻出手,使得乾坤印未能完全吸收东齐气运,是故终大汉朝结束,也一共才四百多年山河。反而因为乾坤印被后羿一斧头劈开一角,大汉王朝中间被王莽篡位,腰斩成两截(西汉、东汉)。

  玉帝占得了地界正统,自是奉道教为国教,采取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思想治理天下。客观的说,地界在经历的东周春秋战国至楚汉相争几百年乱世后,民生凋敝,百姓困苦。这种治理天下的方法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玉帝与玄木岛一脉有深仇大恨,上台后,自然不会放过玄木岛儒法两家。法家随着齐国一统天下而大兴,“法术势”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玉帝也是无可奈何。比如“法”者,讲究无规矩不成方圆,大汉朝初建,许多政策自要颁布;“术”者,君主驾驭群臣之数,玉帝正是个中好手;“势”者,君主之威严也,还没有哪个皇帝想不保持自己的权势。

  韩非(红云)秉承道祖鸿钧之意而生,韩非法家自也有其过人之处,正是法家与以往的各思想学派有本质不同之处。

  以往地各家思想。无论佛道,还是儒墨,更多的讲究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如佛家的“圆满”、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尚德”、墨家的“大同”等,描述的是一种终极目标,而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所以那些比较贤明的君主,无论标榜信仰哪种教派学术思想,但在实际行动上,终究也离不开法家。

  法家虽然在大汉朝声名不显、法家得到的是实实在在地利益。这也是和法家提倡的“民本逐利”的思想相符合的!值得讽刺的是,法家创始人韩非前世红云的思想,却是和着法家思想完全背道而驰,乃是天下第一大滥好人,为了“仁义道德”最终而丧命之人。

  或许红云转世之后而成的韩非,从根本地骨子里,在否定着自己的前世!?

  法家思想重“行”而不重“言”的作风。却是被经历了汉初大劫的孔宣儒家痛定失痛后,消化吸收,儒家再次踏上朝堂之时,便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治国方略。儒家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地既有“思想”,又有“行动”的学说。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占据着历史主流。

  一个朝堂之上可以容下一种思想,另一种作风,也就是我们说的表里不一;却是很难同时容下两种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