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愤青阿瑟_兰波家的女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愤青阿瑟。维塔丽暗笑,他身上那股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愤懑不平,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愤青”;这种愤怒出自对社会阶层的压迫性的本能觉悟,但他的层次还没有高到要为之做出改变或是奉献,只是单纯的为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阶层而愤怒,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实际他也并不知道要怎么改变现状;

  他的创造力来自于那股愤懑,现在还有,将来也会继续存在,体现在文字中,就是那股儿永不磨灭的锐利和轻灵;安于现状的人不会有这种愤懑,更多的人则是被残酷的现实打败、拖垮;他还没被生活打败,现在又过的还不错,朝着自己的理想越来越接近,也许他的文字风格以后会转变,转变也是正常的,将来,只会越来越好。

  她充满希望。

  克罗斯瓦庄园的短暂行程对兰波兄妹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进修。阿瑟与福楼拜每天晚上吃过晚餐之后就会到吸烟室里聊天,他们什么都聊,从文学、美术、音乐,到戏剧、歌剧、舞蹈,1848年大革命,1870年普法战争,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三世,第三共和国,君主立宪制;福楼拜对政治不感兴趣,恰好,阿瑟也对政治没什么敏感,他们的话题没有超出法国国界,顶多有时候聊到英国,其实讨论范围是挺狭窄的,但也能聊上很久了;

  维塔丽也会参与他们的聊天和讨论,她的阅读量比起同龄人来说大得多,在佩斯泰尔先生家学的也是偏文学的课程,学拉丁语和写作。她的诗歌写的很一般,缺乏阿瑟的那种锐利的灵气,但文学理论学的不错。佩斯泰尔先生很保守,大概也是怕学生家长对课程不满,没让学生们读过福楼拜和雨果的小说,倒是让他们看过大仲马和乔治·桑的小说(当然也不会让他们读小仲马的《茶花女》)。

  她把自己写的关于乔治·桑的代表作《康素爱罗》的小论文拿给福楼拜看,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写给中学教师看的作品分析论文,没什么新鲜内容,就是把老师讲解的东西换了一个说法又写一遍。福楼拜要她重写一份,用自己的语言。

  她重看了一遍《康素爱罗》,随后花了两个小时时间,重新写了一篇小论文,分析人物以及写作技巧和文字风格,和主题思想。

  几天之后又写了一篇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小论文。又写了一篇分析乔治·桑与简·奥斯汀的性格不同、导致两位作家的文风截然不同的小论文。并且按照福楼拜的要求,命题作文写了一个1500单词的小习作。

  和生性浪漫情人众多的乔治·桑相比,生活在英国乡村的简·奥斯汀过着修女似的生活,两个人的性格从本质上就有着不同,只有过短暂恋情的奥斯汀反而更为相信爱情—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