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第 31 章_科举出仕(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外面天色刚蒙蒙亮,黎池就起早去赶赴院试的第二场考试覆试。

  依旧是核检入场、对号入座、鸣锣开考,这一系列流程黎池已经历过好几次,早已平常视之,再不复前世当初高考、后来国考等大考时的紧张。

  在张贴院试草案时,就已经说明院试覆试考一文一诗,即作一篇策问、赋一首诗,连考两天。

  黎池拿到覆试的考卷后,开始仔细审阅考题。

  覆试的策问题在这个时代出现倒是有点意思了。

  继科举革新之后,这次院试的策问题,又让黎池确定了大燕朝的上层,的确存在着一个不可言说之人,这提醒着他行事要格外谨慎。

  策问题目为京畿之地,日益繁华开明。而岭南、剑南、陇西、北疆四方之地,历来困苦不化。此区域发展不平衡之景,何解

  简言之,就是如何解决大燕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在黎池前世的那个时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时见诸新闻报端。甚至黎池参加的那届国考,申论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可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现象名词,出现在当下就显得有些恐怖了。

  不过不论以后,黎池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考试。总不能因为这件事,就不顾家中的期望,不管这些年所下的苦功放弃科举。

  题目的表述还算清楚,能够让考生都读明白考题的意图。但在场的或许没有任何一个考生,能有黎池这样理解得透彻。这道策问题只用围绕着一个中心作答因地制宜,之后再引申开去、用论据进行论证。

  对黎池来说,策问题的小难点就在于如何在隐藏自己的同时,又要表现自己。这一点,黎池注意些也能解决,毕竟也读了这么些年的书,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行文用语他早已掌握,他有信心能披着当下读书人的皮,来表述出他前世的某些观点和对策。

  策问题看完,黎池又审阅了赋诗的题目要求对月怀古。

  是的,赋诗场的考题上就只有这四个字,过分的言简意赅了。

  院试第一场正试开考正值中秋佳节,院试覆试围绕对月怀古四字赋诗,倒也很贴切。

  这道赋诗题要说简单,那也可以作的很简单,就作成吟月诗就行。古往今来,春花秋月诗、吟风弄月诗从来都长盛不衰,吟月的诗实在太多,考生们随便借鉴借鉴就能作出一首来,不会存在下不了笔的情况。

  然而,说难那也是真的难。只对月怀古中的怀古二字,就表明了这首诗不仅仅是平日里赏玩的那类吟月诗。

  这诗有暗含的要求:体现其怀古特性。而怀古多又是借古颂今、或以古讽今,如此所作的诗就要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相比其他科举考试科目,黎池确实不善赋诗。

  他深知自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