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章 边塞之王!王昌龄!(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昌龄!

  江森的眼睛已经瞪直了!

  妈耶!这尊大神竟然提前到了!

  王昌龄出生于则天皇后圣历元年(698年)的太原,早年贫贱,困于农耕。

  年近三旬——开元十五年,才中了进士。

  一开始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之后又考“博学宏辞”科,超绝群伦,授官“汜水尉”,前程不错。

  但不知道他又犯了什么事,去年被贬到岭南去了。

  今年遇到皇帝“大赦”,得以北归,只是谁也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

  别看现在他在诗榜上“才”排在第六的位置,可是这未必是他真实实力的体现。

  别说第六了,在“岐王诗榜”上,他甚至登顶过冠军!

  甚至可以说,盛唐诗坛最重要的风景之一,“边塞诗”就是这位大佬开创的!

  大唐开国以来,实行“府兵制”,并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有效实行,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功勋。

  但后来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番上卫士常被强留以至久戍不归,又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役使,人人以府兵为耻,人民避役,兵士逃亡。

  玄宗便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这一下子掀起了文人“从军热”的高潮,众才子纷纷投笔从戎,以求边功。

  王昌龄便是这样一位“浪潮儿”,虽然出生在贫穷人家,需要自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但是生活并没有将他豪放不羁的侠士之气打磨尽,“问道羽书急,单于寇井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听闻有战事,意气风发的青年第一个念头当然是奔赴战场为国杀敌!

  开元十三年,他开始漫游西北边地,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

  一切的一切,让他对于边塞生活感触深刻!故此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从军行》组诗一出,大唐锐意进取、称雄寰宇的气势喷薄而出!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其一)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二)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其三)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其五)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其六)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其七)

  当然了,最为后世传颂的,便是最能代表开元年间大唐将士那种豪情万丈、锐意进取精神的第四首: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等雄篇伟章,千古之下,读来仍令人血脉贲张!

  连“万年(旧)岐王诗榜第一”的王摩诘,也必须在这诗出来之后退居二线,将榜首之位让与王少伯!

  同样是边塞诗的扛鼎人物,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岑参才11岁,高适还在宋州家里,没有开始边塞生活,王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