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2章 白居易元稹岑参误我啊!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元寺有什么禁忌吗?

  写开元寺就要输?

  不可思议写在陈成和七少的脸上,众人都盯着气喘吁吁的通讯之人。

  “诗榜的人说了,”七律派的师弟平顺着气息,指着陈成诗作的尾联道:“问题出在最后一联。”

  众人看去,乃是“耽幽衲子应间坐,未罢楞伽响磬声”。

  这能有什么毛病?

  难道是说“响磬声”破坏了前面的“耽幽”意境吗?

  这点陈成是有说法的。

  因为这句同样借鉴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的“以声衬静”的妙笔。

  原诗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也是后人常常质疑的地方,颈联中明明写了小鸟到处飞的动景,到了尾联也有“钟磬音”,却说此时此刻万物俱沉默寂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不矛盾,“以声衬静”的用法前人早已有之,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最好的例子,一点点声音反而能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而且佛门的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

  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山寺里本没有钟磬音,可有了佛法,你就能脑补出钟磬音!

  陈成这么写,同样是要表达一种余音袅袅,佛音纯净的意境。

  这一点点门道,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们在“古诗文鉴赏”环节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故而陈成也懒得跟“吉祥三宝”他们阐明。(也是担心自己这么一说,李吉吉他们也推脱李大吉的“香客烧香”也有“鸟鸣山更幽”的奇妙境界。)

  难道常登科选拔来的这批小编,连简单的“以声衬静”都不知道吗?

  “不不不,不是这个。”报信的人表示对方并没有质问陈成的“以声衬静”,毕竟这个跟“开元寺”“西庆林寺”没啥关联。

  对方质疑的原因是:

  开元寺僧众多读《阿含经》、《楞严经》,少读或者不读《楞伽经》!

  故而陈成的诗犯了事实性错误,诗中描绘的场景并不存在!

  理应判其负!

  陈成听得目瞪口呆:

  还能这样?

  那边李吉吉等人听了却是恍然大悟之后喜笑颜开:姓陈的小子总是从别人的诗里挑毛病,没想到这回别人也从他这里挑毛病了!

  真是作茧自缚!自己挖坑自己跳啊!

  “我不服!”陈成大叫道!

  他对诗榜如此草率、武断的观点表示质疑!

  的确,他这诗里“未罢楞伽响磬声”只是随笔写的,那日并没有在开元寺真见到有僧人在诵读“楞伽经”。

  可之所以“楞伽”,而不是其他什么经,陈成也是有自己的依据的。

  的确,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各个宗派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