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4章 王昌龄导师的三选一(第二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炉有点憨,可小陈还是要说,绍生比这傻小子明显心眼多些,因为小陈挑了他这个毛病之后,紧接着就要质疑他最后一句“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是秋天的景色,而此时正值阳春了。

  绍生很清楚这个漏洞,所以提前说是“去年秋天”所作。

  事实上就算这个漏洞也指出来了,对方也可以不在乎,因为诗人作诗是可以无视时间季节地点人物的。

  对于绍生的说辞,在场大多数人也认为不足采信,绍生微微笑道:“各位无需多虑,不才往来润扬二州间,同时期作了不少诗篇的——”

  为增强说服力,他举例道:“当日在润州万岁楼,喜逢江汉故人,登楼吟赋,颇有感伤,正所谓: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绍生引此诗的意思,是润扬两岸他都是很熟悉的,润州他也很熟悉,润州的地标性建筑“万岁楼”他也是登临过的。

  陈成听闻却喜出望外!

  我特么还道你小子改性子了呢!

  不出所料!

  这可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孟夫子的诗了!

  《登万岁楼》!

  狗改不了吃——嗯,孟夫子的诗。

  可琢磨了一下,绍生只声称了“山出润州城”是他的诗,并没有咬定万岁楼也是他的诗,虽然大家都已经这么认为了。

  自己如果指出来了,对方矢口否认,只说引孟夫子的诗句来“活跃气氛”,你奈他何?

  最好还是香炉这个大嘴巴,说话没有绍生那么模棱两可,可以击中死穴。

  但问题是,抓香炉的毛病,又无法一击打死绍生!

  小陈抓耳挠腮,静观其变。

  绍生接连两首佳作,让在场不少人都对其改观,暗说“无敌江左”果然并非是浪得虚名的。

  他与祖咏孙逖的三首诗,究竟孰更为高,便很微妙了。

  好在,今天在现场的,可是有一位大宗师坐镇的!

  王昌龄大叔!

  孰高孰低,只需他金口一言,不就自然见分晓了么?

  见众人把疑难问题抛给了自己,作为大宗师的王大叔也却之不恭,论官职他是金陵赞府,论科举他是进士及第,论诗,整个江南现在他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王者,他不说话谁说话?

  王大叔在正席上拍打着膝盖道:“昔年,曹孟德到广陵,见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哟!”

  王大叔没立即评价三首诗的好坏,反而先感慨了一声自己不想到江南当官,众人非常摸不着头脑,忍不住哑然失笑。

  “祖洛阳,先于吾进士及第,却仕途落拓,未得授官,只漂泊江湖,至此间,乃起‘乡思’也。”

  “孙博州,颇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