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3章 妥协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历来是谈判的不二法门。只是,现在的谈判日期有点紧,而且交谈的语气有点像最后通牒…因为据各种消息,日本军队在国内已经整装待发。作为苏俄特使,优林有足够的消息来源证实此事。

  他已经在内心同意了张汉卿的要求,但是还是要为其它东西争取一下:“少帅先生,您应该明白,在罕奇海岸有许多我们俄罗斯民族的公民,对他们的安危,我们政|府不能不有所顾虑。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很担心他们未来的处境…”

  张汉卿用满带嘲讽的语气说:“担心?优林先生,您多虑了。”

  他想起不久前才发生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那被鲜血浸透的江面,那面对刽子手无助失魄的惨叫和杀戮,就和他同龄。沙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所采取的灭绝人寰的屠杀政策,导致原本人口众多的远东领土上,华人的数量急剧减少,为的就是让新来的俄国移民数量能够超过当地原住民,以在发生政治变化时拥有主导权。

  人口学里有一个理论:一旦某地区某外族移民占比超过了10%,将直接改变该地区的生态与话语权分配。最新的例子是前不久伊斯|兰移民对欧洲、尤其法国的巨大影响。

  但是俄国人不甘心于这种“少数存在”,他们要在遥远的远东落脚,需要是绝对数量的人口。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限制,西伯利亚的气候并不适合大规模移民,而且俄罗斯民族也不愿意不远万里到这里生活,想想一下今天俄罗斯为了振兴远东经济,还以免费土地为诱饵招徕其欧洲部分的移民便可知。

  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是,虽然俄国控制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新领土,却面临着“异族”人群占主导地位的现状。万一有什么变故,这些领土得而复失并不意外。

  所以它一方面采取优惠措施,在1861年后,俄罗斯向远东大规模移民,以提供路费、安家费、粮食、农用机械及减免税赋等条件鼓励民众扎根尚属荒凉的远东地区。

  另一方面,就是用驱赶、杀戮等办法让原住民离开这片领土,或者干脆以种族灭绝的方法净空,宁可万里无人烟,也要保证该土地的“纯洁性”。海兰泡等惨案,就是这一理论的体现。

  由此民族结构发生剧变(1863年人口为286万),1881年俄罗斯族开始占主体优势,达%。到1916年时,比重上至%(1914年人口962万)!

  于是,就这不足一千万的人群,控制着接近中国领土面积的地域。尽管在其后因为劳动力不足、其远东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近邻中国的东北部分,但它宁可从朝鲜招募劳工,也不想让就近的中国参与其远东开发,其意思是明显的,那是防着一手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