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 自有办法令归去_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园经济是不是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在刘琮看来,是,也不是。

  世家大族是不是一定会成为集权制度的障碍和阻力?在刘琮看来,同样是,也同样不全是。

  在战乱频仍的地区,庄园不仅仅是生产物资之地,更是防御外敌之所,坞堡坚固,部曲过万的世家大族,可以很好的保护托庇其中的佃客荫户。通过他们的合理组织,又能最大化的利用人力优势,进行各种生产劳动,从而获得较高的收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的确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

  但是荆、扬、交三州相比北方气候温暖,水系众多,适宜耕种的良田更多。后世所言“湖广熟,天下足”指的正是荆州,而“苏湖熟,天下足”又正是扬州。刘琮知道之所以目前自耕农的处境看起来不如给大族当佃户,主因在于这场天灾,次要原因才是耕种水平落后,水利设施不够完善等等。随着铁质农具的推广和普及,北方流民带来的先进的农耕技术,用不了多久,自耕农经济就会成型并且逐步发展,直至完善起来。

  刘琮为何要逆流而动?难道天生和世家大族有仇?非也!他这么做,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虽然出身于世纪大族,但刘琮要的却是集权而非与世家大族分权。他很清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放之当下,庄园经济便是世家大族的基础。占山固泽,良田万顷,坞堡高耸武备充足,关上门就是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小王国,这样的世家大族刘琮能放心吗?就算刘琮放心,这种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甘于在集权统治之下?或者就不想起而代之?

  就拿曹魏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曹操是当时两汉魏晋南北朝少有的打破高门大族垄断的人,然而最终却被世家豪族的代表司马氏所篡,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强势如曹操,他活着的时候固然可以“唯才是举”,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高门大族对政治的垄断。但他死后呢?曹丕不也得接受陈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以妥协换取了代汉的成功,把选拔官员的权力还给了士族集团。若非如此,曹丕也不会最终被架空,皇权成为了象征而已。

  不过世家大族也并非一定会是集权制度的障碍和阻力。关键是如何将他们的利益,与集权的利益相结合,使得他们心甘情愿的给自己挖掘坟墓。

  当然这种手段,必须是温和的,过程肯定是漫长的。好在刘琮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设想的蓝图。他所推行的新政,从方方面面组成了一张大网,户籍制度也好,军队制度也罢,甚至农业方面向自耕农的倾斜支持,都是为了这个最终的目的。敢于反抗的被血腥镇压,合作顺从的给予相应回报,南阳新政的成功多半来自于此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