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五章 或以公瑾督三营_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周瑜率部出巢湖南归的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曹‘操’率兵破袁绍,袁军伤亡甚众被迫北渡黄河的消息。[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详细的情况尚未报来,但刘琮总算放下一桩心事。袁绍虽败,根基未失,曹‘操’虽胜,却也只能徐徐图之。对于刘琮来说,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最好的局面。不过这样的局面最多也只有两年,两年后若是不出意外,袁绍病死,内部分裂,从此之后袁氏集团分崩离析,陷入内战和被曹‘操’各个击破的窘境,并最终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踏脚石。

  倘若袁绍不死,未尝不能稳定河北与曹‘操’划黄河而治,甚至可以坐观曹‘操’与自己相斗,从而收渔翁之利。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后,曹‘操’也用了七八年之久,才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这也是为何刘琮不希望袁军在官渡战胜曹‘操’,从而南下攻取许昌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则袁绍得天子以令诸侯,挟大胜曹‘操’之威觊觎荆、扬,自己应付起来也就相当吃力了。

  事实上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占据主动,曹‘操’则是被动应战,而输了官渡之战对于袁绍来说,其实只是失去了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罢了。对于其实力而言,损失是有,但还没有到‘精’锐尽失的地步。否则他也不可能在回师以后,镇压了内部的叛‘乱’。所以两年后袁绍的死,其实是个巨大的分水岭。

  不过即便袁绍不死,也无非是与曹‘操’多抗一段时间,注定还是要失败的。盖因两者政治及军事制度之不同,打到最后,必然是更利于战争的制度获胜。

  在这方面,刘琮和曹‘操’一样,都是集权制度,治国如治军。而袁绍却是分权制度,治军如治国,力量分散,令出多‘门’,焉能不败?

  曹军上下,无论是曹‘操’之兄弟,子侄,大将,谋士皆唯曹‘操’马首是瞻。就算是官渡最危急的时刻,众将纷纷投书袁绍,曹军依然能够保持与对方对峙的战力和决心,这也是曹‘操’实行法家集权制度的最大功效。

  曹‘操’的思想就是一切向利益看齐,他的一切行为都是趋利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他几乎不怎么在乎别人的眼光。txt全集下载75txt.因为他要开疆拓土,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个将军。至少目前而言,他的想法应当是这样。

  同样,刘琮也是如此,弃唾手可得的许都于不顾,集中荆州之兵力,趁孙策遇刺身亡,举兵东进。非但“伐丧”,其本身就在丧中,然而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即便有不和谐的声音,也完全不能影响到他既定战略的实施。在战争中,刘琮也无所不用其极,煽动内‘乱’、散播流言,离间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