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德宝_本港风情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影双周刊》发过影评,《圣诞快乐》这种喜剧片,任何一位资深导演都能拍出来,对刘镇韦的评价不怎么高。

  刘镇韦对此嗤之以鼻,他把影评当作嫉妒,无论谁拍出一部影史冠军的电影,都难免会心高气傲,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他对郑绍秋的愤慨感同身受。

  沈殿侠见不得郑绍秋烦恼,安慰说:

  “不管影评人怎么讲,《圣诞快乐》照样破纪录,还是将近四千万的纪录,比《最佳拍档1》高了一千多万,影评人讲坏话,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阿秋,报纸上夸你的更多。”

  “怎么夸的?‘郑绍秋咸鱼翻身!’”郑绍秋一脸自嘲,“我在媒体眼里就是一条咸鱼。”

  他一句牢骚把几人逗得前仰后合。

  郑绍秋是tvb台柱子,比较在乎声誉,他希望全港媒体统一口径夸奖他,其实大多数媒体都给了他面子。

  《明报》上夸他:‘秋官打了一场神奇翻身仗!’

  《商报》上夸他:‘秋官力压阿sam,阿杰克,荣登香江最具市场号召力男影星!’

  影评人研究电影本身,媒体人只研究票房,这是常态。

  《圣诞快乐》打破纪录,功劳应该归在导演与演员身上,媒体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这和82年夸奖《最佳拍档1》的主演许贯杰与导演曾志韦类似。

  当然媒体也会吹捧陈维云,但角度不一样,他们给予陈维云的评价是:

  “经营电影公司的能力比肩影坛大亨皱闻怀。”

  “依靠两部电影两部动画跻身亿万富豪行列,陈维云是香江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标杆。”

  陈维云的新闻主要刊登在财经版上。

  香江历史最悠久的财经周刊《经济导报》,把陈维云的照片放在新年第一期的封面。

  他的脚下各摆一座擎天柱与威震天的传奇级玩具,标题是:

  “征战世界的开始!”

  《经济导报》为什么这么重视陈维云?

  因为《变形金刚》在美国制造了巨大轰动,在欧洲掀起热播狂潮,陈维云单枪匹马把华人并不强势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他理应得到赞誉,这与当年李晓龙单枪匹马把功夫片传播出去一样犀利。

  但是《经济导报》关注的核心不是动画,而是玩具。

  总编辑岑纳德手上有一份《变形金刚》玩具在香江与台岛爆销的资料,他下的结论是:

  “先以动画作为宣传利器,让潮流如同飓风横扫全港,再给玩具打上流行标签,轻而易举抢占市场,陈维云以坐火箭的速度建立他玩具王国的雏形,火箭的速度有多快,一个月!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全港的玩具生厂商集体陷入滞销状态,一旦陈维云把玩具推广到《变形金刚》热播的欧美市场,他会把王国版图扩大到全世界,他的身价会呈几何形增加。”

  这篇社论发表后,引起不少风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