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2章 路线之争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2章路线之争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座大型实验室内,新晋教授马修斯·布莱德正在和几名得力助手正围在一台单级涡轮试验机旁边,准备启动全新一轮的实验。

  这台全新的设备是他们从牛津大学同行手里直接买来的MT1型测试平台,可以完整地对整个燃烧室-涡轮结构进行试验,而不是仅仅研究单个叶片的情况。

  实际上,这种国际协作正是西方国家在产业领域的最大优势。

  美国作为整个集团的领袖,根本无需自己拥有每一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只要能够完成国际分工和资源整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最为优质的资源。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是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会逐渐脱节。

  毕竟,技术资料可以保存,但工程经验不能。

  有经验的工程师退休之后,如果没能提前留下新一代的接班人,那么这方面的能力就会飞速消失。

  当然,在眼下的90年代,刚刚打赢了冷战的美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个多么大的问题。

  “瑞吉娜,准备时间差不多了,去把实验参数设定一下,布洛克,把测试用的样品拿过来,准备开始测试。”

  布莱德对站在设备另一边的两名研究生大声喊道。

  瑞吉娜伸出手臂,向他比了个OK的手势。

  布洛克则从一个包装箱里面取出了几个尺寸颇大的涡轮盘,在另外两个人的帮助下,把其中编号为1的那个装在了测试位置上。

  这台设备跟常浩南从410所订制的那台不同,是使用更容易控制、也更安全的电加热方式,而不是雾化航油燃烧来生成热气流,所以在测试进行过程中也无需清空场地内的所有人员。

  只要维持在安全距离以外就可以了。

  几分钟后,控制台上的三盏绿灯亮起,表示刚刚设定的整个实验流程已经可以开始。

  尽管装置本身还需要一定时间升温,不过这些都可以在设定好之后全自动完成。

  并且数据也是在线实时读取和记录的。

  麻省理工的实验室,在这些硬件方面,也绝对是一等一的水平,相比于华夏那边来说简直就像两个世界。

  不算其它辅助设备,光是实验室中间的MT1型测试平台,就价值将近一百万美元。

  不过这并不重要。

  作为通用电气重点赞助的课题组,布莱德教授并不缺这点“小钱”。

  在两种第四代发动机选型上败于主要竞争对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之后,通用便迅速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所搭配的第五代发动机。

  眼前这项研究,就是通用电气赞助项目中的一部分。

  在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上,无论普惠还是通用,都还能通过材料学手段,靠传统的第二代主动冷却技术力大砖飞。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