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7章 逐渐发力的精工计划,第三代航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7章逐渐发力的精工计划,第三代航发预备!

  指导三个燕大学生做国际进化算法大赛的事情,常浩南起初以为只是个插曲。

  直到揭牌仪式当天,杜义山拉着杨芙青和王阳原夫妻两位院士,把常浩南介绍给他们的时候,后者才察觉到这件事或许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

  对于外人来说,杨院士更出名的事情或许是创立了一家名为北大青鸟的公司。

  但对于内行人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院士取得的成就,如果放在国际上看往往未必特别耀眼。

  杨芙青在60年代末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150机”的操作系统。

  王阳原则在同一时期主持研制了这台计算机的内存,在70年代中期把国产半导体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直接拉近了差不多10年。

  那可是半导体领域的10年!

  尽管150机的性能放在世界范围内几乎不值一提,只是当时最快计算机运算速度的百分之一,但却是我国电子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特殊时期完成了为航天工业和核工业保驾护航的使命。

  毫不夸张地说,这二位同时出现,直接把京航这个计算中心的影响力拉高到了和庐州那个刚落成没多久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差不多的程度。

  当然这也是向外传达一种信号——

  国家鼓励有能力有资源的高校自行建立超算中心。

  由于常浩南相对特殊的身份,因此仪式的规模不算大,甚至是在室内搞的。

  但是规格很高。

  京城有点头面的学校,基本都派了当家的专家教授来参加。

  当然,常浩南还是有自知之明,这里面大多数应该是冲着杨芙青和王阳原二位,而不是自己才过来的。

  不过无论如何,场面已经是赚足了。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但是当主角,还是以领导的身份当主角,确实还是头一遭。

  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打鼓。

  好在给他安排的稿子非常贴心,字写得非常大不说,有些易错或是生僻的,甚至还特地在后面注了拼音。

  至于那个输出helloworld的汇编语言程序,反倒是表现最稳定的。

  机器又不会紧张。

  总之,一切顺利。

  仪式之后,便是例行的午餐会。

  正如常浩南所预料的,两位院士跟他聊了没几句,就看到汹汹人流正从远处不断接近。

  前者还有点不适应这种场面,不过对方二人显然早已经习惯。

  杨芙青从上衣口袋里抽出一本笔记本,飞速写下几个号码,然后撕下来递给了常浩南。

  “这是我和老王的办公室,还有家里的电话,如果小常你以后在计算机领域需要什么资源的话,我们可以试着帮忙。”

  常浩南赶紧接到手中。

  “谢谢杨院士。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