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章 关于我看中的学生突然变成我师弟的这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关于我看中的学生突然变成我师弟的这回事

  实际上在1996年,歼1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接近制造完成,对苏27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人民空军未来三代机轻重搭配的蓝图已经非常明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去大量装备一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号了。

  因此就算他的设计真的落地,最多也只会拿去外贸,取代原来时间线中歼7MG的地位。

  作为过来人的常浩南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才从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个型号当做敲门砖。

  并且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当然这些话就不能跟李岩讲了,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都属于天字第一号的绝密,至少他一个大三学生是不应该知道太多细节的。

  经过15分钟的课间休息之后,答辩评审的下半场继续展开,但是在经过黄志强和常浩南两个组的展示之后,大家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耐心去看那些并不完善的半成品设计了。

  坐在第一排的刘洪波教授脑子稍微有点乱。

  刚才在水房打水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有几个学生说,那个歼7改进型的方案是从601所流出来的,并不是常浩南他们四个人自己的成果。

  从之前的答辩过程判断,刘洪波其实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无论是做主要发言的常浩南,还是对计算过程进行补充解释的另外一男一女两个学生,都体现出了他们对设计方案有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是抄来一个设计图的话,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思考这种可能。

  一方面是他们交上来的设计说明确实有航空工业那帮人的风格,另一方面,这件事确实太大了。

  学生成绩高低,乃至是不是在课程设计中作弊都是小事,但飞机设计研究所如果真有方案流出来,那可是个大麻烦。

  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刘洪波也不敢完全无视。

  但话说回来,如果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去大张旗鼓地盘问调查,那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对几个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他还寻思着要让那个常浩南来当自己的研究生呢!

  一直到下了课回到办公室,刘洪波都还处在纠结之中。

  “师兄,虽然你的头发确实很茂密,但一直这样薅的话也还是可能会秃顶的啊。”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从门口响起。

  刘洪波自己也是杜义山院士的学生,去年才刚刚从后者的课题组里面独立出来,再加上他的年纪也就三十出头,因此院士本人的学生们都习惯于称呼他为师兄。

  “哦,是姚师妹,我看你们最近都在忙运7-200新机翼的课题,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刘洪波转过身子看向门口,站在那里的正是姚梦娜。

  “杜老今天回学校了一趟,你不准备去见一见?”姚梦娜倚在门框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