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一章凄惨五溪 今日为兄弟TDJ、高高999的月票加更!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这样对待五溪蛮的政策鲁肃强烈反对,周瑜保持中立沉默不语,而秦松、陈端认为‘非我族人其心必易’,用五溪蛮作为攻城敢死队,才是正确方式能减少己方将士伤亡,又能减少五溪蛮人口降低粮食需求何乐不为?

  孙策甚至为利用五溪蛮来攻打城池,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五溪蛮政策方案,愿意全族投靠的五溪蛮有独立官职待遇,但在军中是最低等,装备、伙食等也是最差的不过相对敢死营要好的多,起码皮甲覆盖率要高很多。

  而不愿意投降的部族,战败后投降男丁一律充入敢死营,其余家眷统一看管,那环境可能比几千年后二战集中营更差,甚至孙策采取连坐制,敢死营士兵敢擅自逃跑家眷全部处死。

  当然敢死营也不是没有所谓的激励方案,攻城破后参战的敢死营士兵,可以被收编到普通五溪蛮军队。

  甚至孙策治下出现了五溪蛮和汉人后,孙策规定五溪蛮属于次等人,即使是投降的五溪蛮人见到汉人都要行礼,甚至规定不允许穿丝、锦等面料的衣服。

  同时投降的五溪蛮部族除了要参加战事外,还要定期提供山货来提交‘赋税’,如果缴不起赋税则是充当劳役。

  孙策对五溪蛮的政策导致,武陵、桂阳、零陵等地众多五溪蛮拼死反抗,或者大规模的逃亡,如往南逃亡交州。

  而在陆衡方赵鼎、士燮在发现难逃的五溪蛮越来越多后,询问陆衡的治理对策,后者给下方针则是全部接收,同江东山越一样,包括交州其他民族都和汉人平等,都用汉律管理,除非极端民族文化外,包容独特的民族文化,鼓励学习汉语、写汉字,同时陆衡下令要在交州建立江东学院交州分部,所有儿童都要学习汉文化,政策鼓励不同民族和汉人通婚。

  两边差异化的政策,让桂阳和零陵的五溪蛮大规模逃往交州,而孙策早就把这些五溪蛮看做了攻城垫脚石的沙包,下令桂阳和零陵内设置防线,抓到五溪蛮人一律丢到敢死营。

  即使如此每天都有五溪蛮人,拖家带口的往交州逃往!甚至现在程普还带着人在武陵不停的上山抓捕和讨伐剩余的五溪蛮,抓捕源源不断的兵源往敢死营抓人。

  有人要问周瑜为何保持沉默,难道周瑜的智谋还不如鲁肃?

  这需要说几点,首先这个时代普遍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是主旋律,陆衡这样的民族融合思维才是异类。

  原时空不止孙策、孙权在江东对待山越和交州都是讨伐、镇压政策,山越是江东诸将刷功绩的重要来源。

  而且蜀国的诸葛亮都只是提出‘以蛮治蛮’,看似和后世陆衡思维治理方式很像,但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以蛮治蛮的纲领,是从蛮族中挑选人来治理南蛮,用当地人族制来治理当地人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