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1章 朱家欺人太甚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的战争方式,所带来的直观反应,很快就在西南十万大山里起了反应。

  过去所有的野心家,或许是明知而故作无视,又或是他们真的就不知道。

  百姓们所带来的力量。

  当大庸县需要很多山中百姓去干活的消息,传入大山里的时候,那些明知朝廷有意要彻底革除土司制度的土司老爷们,便开始派出心腹之人,前往大庸县。

  并且,这些人也开始照葫芦画瓢的,开始在领地里随手一指,便要治下的百姓们出工干活。

  大概是因为朝廷开出的价码实在太高,又或者是这些土司老爷们觉得不必如此大方。

  他们给治下的土人、苗人开出的工钱,也就只有一天两顿饭。

  就是这样,都被这些土司老爷们认为,自己这是在行大善。

  起初。

  那些消息闭塞的山中土人、苗人,也同样觉得土司老爷们真的是在行大善了。

  可是当越来越多认识的人,从大庸县那边走进西南十万大山深处,告诉了他们真相之后。

  人心便开始发生了变化。

  开始是少数几个人,被那些从大庸县进山的人带走。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在亲眼看到真金白银后,自发的跟随着那些人离开这世居的西南十万大山。

  于是觉得自己已经在行大善,很是吃亏的土司老爷们,便开始了更多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他们开出了一日三顿饭的代价,接着又在山中要紧的路上驻扎人手阻拦土人、苗人离开。

  并且这些土司老爷们,更是默契的派出了更多的心腹,随着那些进山拉人头的百姓离开大山,前往大庸县。

  位于大庸县西南方,距离不过二百里,却要在山中走上五六日才能到达的永顺军民宣慰司治所永顺县城。

  在城外汇入澧水水系的无名河道两侧,如同大庸县城外的澧水河一样,河道两岸满是百姓。

  宣慰司的官员们并不理解,为什么朝廷要在无风无浪,数百年都不太可能有水患的澧水河修筑河堤,但为了防止宣慰司境内的百姓去往大庸县,为朝廷所用。

  宣慰司高层,纷纷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征召辖下土人、苗人,参与修筑河堤。

  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很清楚为何要学着朝廷在大庸县的做法。

  所为的就是要和朝廷争夺人丁。

  在城池东南方的山岗上,建有望亭。

  永顺军民宣慰司的土司老爷们,并不住在城中,而是在东边二十里地的土司城。在这县城里,不过是宣慰司同知指派的属官,驻扎在城中管理政务。

  这样的做法,纯粹是属于土司们的习惯。

  而同样的,永顺军民宣慰司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的唐朝天授年间。天授二年,唐朝以当时辰州的大乡、三亭两县,设置溪州。

  自此,开启了永顺宣慰司的历史政治地位。

  再历经五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