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章 白花花的地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洗劫掳掠。

  他冷笑着开口:“刘大人,我中原祖地,当真自三皇五帝之始,便有如今之格局吗?先民部族不过一箭之地,以石生存,聚部落为族群,自黄河之地不断外扩,历经千百年而成中原,终至大明,方才有九州之地。刘大人!我大明若是依着刘大人的意思,是否要将除却当年先民困局之部族地以外的土地,都散尽了?”

  刘三吾又是一愣,他发觉自己竟然从来未曾思量过此等问题,而是向来认定,如今之中原便是中原之祖地。

  一旁的方孝孺轻笑出声,先是面向朱元璋躬身行礼,而后开口说道:“臣下以为,皇孙于中原之论并无错。我中原当不已土地而论中原,而应以中原之民而论中原。凡我中原之民踏足之地,耕种居住之地,当可谓之我中原。”

  见方孝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朱允熥点着头露出笑容。

  这位在礼教儒家思想上,不断推崇周礼的人,这番话自然是从入华夏则为夏而衍生出来的。

  有理有据,容不得旁人指摘。

  朱允熥接过话:“先生所言极是,学生谨受教。我大明能有今日九州之地,功在先民于洪荒之中披荆斩棘,以手中利石搏杀野兽,踏足野外之地,教养土地,方才有今日中原之地。”

  说到这里,朱允熥目光一沉,话锋一转。

  他要切入到今天的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政治理念上了。

  只听他沉声开口:“我汉家大明威加海内,仓禀充盈,皆因先民创立之地,皇爷爷起于淮西,重塑中原正统。若我等后人,忘记先民于土地的渴望,我等今人,如何叫后世人评说?难道我等今人,不如先民?”

  说到这里,朱允熥语气一沉:“土地,是我大明社稷万年的根本!我大明若想万世长存,必须如先民一般,保持对土地的渴望!”

  说完之后,朱允熥目光缓缓看向从开始之后便一直沉默不严的朱元璋。

  他很清楚,自己这番话绝不可能触怒朱元璋。

  土地,对大明人来说,天然就有着一众吸引力。

  而对朱元璋来说,这份吸引力更盛。

  若是当初老朱家在中都凤阳的时候,家中土地辽阔,说不得今日是否还有大明也未尝可知。

  果然,这时候的朱元璋神色略显异样,在众人的惊讶中,他长叹一声。

  幽幽开口:“想到咱,当初咱们家若是多上哪怕几亩田地……”

  说着,朱元璋摇着头摆摆手。

  朱元璋看向朱允熥,脸上露出笑容:“先前你说南疆有一年三熟之地,可是当真?”

  朱允熥认真用力的点着头:“回爷爷,孙儿绝不敢在此事上说一句假话!”

  不好!

  一旁的刘三吾心中大呼,赶忙回头看向身后的几名朝中大臣。

  朱允熥这边已经接着说道:“我大明立国二十有四载,百姓渐安歇,民生富裕,仓禀渐丰。

  但这是因为我大明立国不久,天下黎民,历经前元剥削,加之元末天下大乱,四战不歇,人口骤降。

  我大明造鱼鳞皇册,分田百姓,方才使得人人有田耕种。”

  朱元璋点着头,恶狠狠道:“前元滔天之罪,属实可恶!”

  一直默默等待着朱允熥被呵斥的朱允炆,几乎是要叫喊出来,为什么突然之间画风突变,皇爷爷竟然和朱允熥这厮心心相印了起来!

  朱允熥自始至终都未曾看朱允炆一眼。

  依旧是脑袋里梳理条理,缓缓道来:“虽然,如今我大明百姓人人耕种于田。但若是往后人口增多,我大明固有土地却还是现今这么多,我朱家又要以何养天下亿兆黎民?”

  “如今,南疆之外便有一年三熟之地,其民如树上猴,不知教化,懒散至极,置肥沃之地不顾,野外寻食。”

  “我大明文教昌盛,兵多将广,人口日多。何以置此等宝地视若无睹?”

  “大明当以宗室镇宝地,大军厘清顽固,迁移百姓耕种土地,士林大儒教化域外之民,学我中原之礼。”

  白花花的近乎无主之地,你们不要?

  朱允熥说到最后,更是将儒家给夹带了进来,托出要让儒家传播至域外的想法。

  而他刚一说完,在其身后的宗室诸王也已经站了出来。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